新闻中心news

联系方式

全国咨询热线:

028-61369233

传真:(028)66521604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777号金府国际47号楼7楼1-10号

您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陷怪圈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9-15 02:28:32浏览次数: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茁壮成长,伴随的是原材料和产品销售的“两头在外”,规模在扩张,危机渐显现———
  辛辛苦苦,表面繁荣,但利润大头不掌握在我们手中,我国太阳能企业所得到的不过是5%-6%的加工利润。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在采访苏浙沪一带的太阳能生产企业时,听到他们谈论的话题在“万里之外”:
  苏州阿特斯太阳能光电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原料80%从国外进口,产品95%销往国外;
  在上海电气环保集团,负责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工作人员近期一直往返于中国和西班牙之间,在西班牙,他们承接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工程———Murcia60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工程,他们感慨:“这样大的订单,在国内不可想像。”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上市研究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总计有10多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总市值达178.65亿美元。
  原材料,从国外进;产品销售,到国外去;甚至融资,也纷纷走出国门。为何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都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难道国内市场就没有容身之地吗?
  事实上,原材料和产品“两头在外”所造成的高对外依存度,让行业危险逐步显现。
  两头在外,两脚踏空
  我国光伏产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特别是无锡尚德、苏州阿特斯等知名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上市,更使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成为培育财富新贵的摇篮。但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现实。
  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委员,苏州阿特斯公司总工程师周承柏告诉记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原料缺口十分明显,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硅提炼技术跟不上需求,沿用的是原苏联的老技术。周承柏所说的原料,是指生产太阳能电池所必需的高纯度多晶硅。
  目前,全球多晶硅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日、德三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90%以上。2005年我国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量是2691吨,而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将其全部用于光伏产业,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6%。2006年,全球晶体硅原料短缺28%,我国的缺口在90%以上,市场缺口6000吨。多晶硅的短缺直接导致硅料价格上涨,多晶硅的长期合同价格从2004年底的30美元/公斤上涨至2006年的100美元/公斤以上,这使得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利润受到挤压。
  更明显的“踏空”还在于:中国绝大多数光伏产品,都出口到欧洲市场。上海一家比较大的太阳能电池单片和组件的生产厂商,今年1月-7月生产销售太阳能电池组件2万千瓦,这意味着仅用这家公司生产的组件,地球上每月就新增了近300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机。但遗憾的是,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出口订单,尽管政府大力推动,但上海本地市场的太阳能发电装机需求量,常常1个月不到10千瓦。与此相反的是,我国生产的太阳能产品却在国外受到了追捧。国外一些太阳能电池需求企业不等产品生产出来便下订单甚至预付100%的订金。
  于是,辛辛苦苦,表面繁荣,但利润大头不掌握在我们手中,我国太阳能企业所得到的不过是5%-6%的加工利润。
  市场引导不力
  其实,两头在外的现象伴随着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总解决不了呢?
  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市场还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
  国内市场主要集中于西部地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那些在太阳能市场多年打拼下来的人,最深刻的记忆,往往是多年前在西部、在边远山区,向牧民和贫困村落推销太阳能光伏产品时的情景。“西部牧民女儿出嫁之时,常常要太阳能小电源作为陪嫁。”周承柏告诉记者,西部市场的开拓,少不了世界银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太阳能产品的补贴支持。
  但在更多人眼中,对西部市场的怀恋,一定程度表明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的局限。西部市场比较分散,人们的购买力有限,政府资金有限,很难有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产生。相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太阳能光伏产品推广却比较困难。
  “我国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推广上,没有出台实质性的鼓励政策,这使得作为新能源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打开国内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市场时,手段不多。”上海电气环保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但实效的发挥还需要时间。尽管目前各地政府开始出钱建设示范工程,但示范工程毕竟是示范工程,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市场需求。
  而在国外,最近几年太阳能市场的疯狂增长,其中最大的动因是政府推动。占全世界太阳能发电份额一半以上的德国,2000年4月推出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核心是“费用返回机制”,对任何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的人,给予他们从当地电力公司获得一种有保证的费用偿还;其次是贷款优先,并对贷款贴息3%,以此来激发居民在自家屋顶、庭院内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自觉性。
  应对危机良策
  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两头在外”所带来的危机,正在逐步显现:
  欧洲市场庞大,但增长速度正在放慢。在德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绿电”补贴机制受到了质疑,公众认为这种能源补贴政策最终扶持了国外光伏企业,并声称要对德国进口光伏产品实行限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市场逐渐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下降了5%,收益率的降低也使得德国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开始下降,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欧洲市场的价格下降了10%,而且对产品资格认证更加严格。
  相反,前几年疯狂增长的惯性,却让中国太阳能光伏产能扩张停不下脚步。一些公司产能计划十分宏伟:南京中电年产600兆瓦、无锡尚德500兆瓦、保定英利500兆瓦、上海电气环保100兆瓦、常州天合100兆瓦、西安佳阳(BPSolar)100兆瓦、江苏林洋100兆瓦、宁波太阳能100兆瓦……粗略一算年产2000兆瓦———这个数字比2005年全世界的太阳电池产量还大。
  专家们认为,面对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政府尽快落实市场激励政策,来鼓励这一新能源产品的推广,让项目建设和使用者实实在在感受到有所得。与此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对光伏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减少项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并加大对多晶硅等原材料产业的扶持。
  同时,龙头企业也要加快对于国内市场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发电站等方面的研究,改变人们心目中对太阳能利用的理解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等初级产品上,通过开发太阳能光伏幕墙等新产品,适应东部沿海地区对于太阳能光伏产品更高的要求,真正让“阳光产业”走出发展怪圈。

上一篇: 幕墙发展新趋势---光伏幕墙

下一篇: 中国光伏发电成本及趋势